
相关推荐


《地铁2033 复刻版》多长时间能够通关?白金时间是多少?

'倬'字用粵語廣東話怎麼讀

没错,要是想立竿见影地解决晚上打游戏的问题,断网断电确实有效。但问题是,让你休息不好的舍友,并不都是在打游戏,还有的是在打呼噜。而你能不能在宿舍里安静地睡个好觉,从开始住宿舍时就决定了,断网断电是没用的。
能不能遇到合适的舍友,这完全靠运气。中国高校在分配宿舍时,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律和规则。有的学校会根据班级学生的籍贯、成绩及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安排,使每个宿舍情况分布相似。有的学校则按照学生报到的先后顺序,先来就先住一起。有的学校则按照名单顺序安排宿舍。
2016年9月10日,河北邯郸,新生完成报到、入住宿舍等流程。还没入住前,他们的舍友就已经安排好了 / 视觉中国
但不管怎样,这些安排都是以学校的标准为主导,学生并没有选择权。分配宿舍也是强制性的,除非有特殊情况申请,一般都不允许私下调换宿舍。因此,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适应彼此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
生活邋遢的人遇到了洁癖的舍友,习惯早睡的人碰上了晚睡党,哪怕大家嘴上不说什么,对宿舍的好感度也要打个折扣。
尽管早在1999年,中国就制订了421目标,要求本科生最多4人共享一间,硕士生2人住一间,博士生独占一间。但截止到2017年,中国学生依然主要住4人间,南北比例分别是59.46%和63.40%。而且,还有11.9%的北方高校宿舍和5.47%的南方大学宿舍为6人间。
2016年9月28日,陕西咸阳,学校搬宿舍,大一新生被分入20人间宿舍 / 视觉中国
没有隐私且拥挤的环境,直接降低了人们对舍友的评价,也更容易激发矛盾。
2010年,一项针对福建省大学生的研究表明,有30.9%的大学生都不满意自己的宿舍关系,而在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历年来接待的来访者中78%都是反映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但对于学校来说,既不愿意改善宿舍条件,也不愿意耗费更多管理成本,让学生们有更多选择舍友的空间,那“解决”宿舍生活习惯冲突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设置一个标准的生活方式,让所有人都遵循这一方式生活。
2013年9月5日,河南郑州某大学宿舍楼惊现雷人规定:“阳台不准晾晒鞋袜及裤头” / 视觉中国
因此,断网断电只是其中的一环,还有很多相似的限制。比如禁止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禁止访客留宿,定期卫生检查,夜晚查寝查纪律……总之,别以为进了宿舍就是私人生活,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你的宿舍看,让你和你的舍友们永远处在“和谐”的光辉下,你的宿舍也永远安全卫生无污染。
看起来是皆大欢喜,实际上问题还是问题,该吵得架还是要吵,只不过从晚上挪到白天,从明里挪到了背地而已。
吵架双方从来没有想过,你们之所以会吵架,是因为你们生活习惯、价值观有着极大的不同。不合适的你们,原本可以通过不接触来减少冲突,但学校恶劣的宿舍条件,让你们不得不被“分配”,生活在一起。
严格管理就是好大学了吗
中国大学宿舍断网断电,表面上是“为你好”,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这些从早到晚对宿舍的窥探和规训,环环相扣,完成了大学宿舍的半军事化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放在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史中来看,毫不意外。
从50年代开始,中国大学在苏联的指导下拆分重组,大量师生涌到了原本规模较小的校园里,集体宿舍有了更大的需求。为了方便管理,宿舍形成了宿舍成员-寝室长-管理员-校方的科层结构,并一直沿用至今。
90年代,大学开始扩招。1998年,普通大学在校生人数是341万,2002年招完以后则达到860万,仅用四年就翻了一倍多。
2003年,大学扩招后首个毕业高峰年到来,一位毕业生打出“我是金子,我要发光!”的招牌自荐 / 视觉中国
快速的扩招和扩建让大学建起了一批批新的宿舍, 但是大学宿舍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宿舍依旧拥挤且不自由,很多学生宁愿跑到校外租房。
但在欧美,大学通常只要求一年级新生统一入住宿舍,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好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由于在宿舍的自由度较大,即使设施不齐备,学生也能自由添加,平时也会跟舍友一起开展活动,所以校内的宿舍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入住需要提前申请。
而中国大学的管理方式,其实跟工厂并没有什么差别。很多工人宿舍同样有严格的限电限网、卫生清洁、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比大学更要严苛。
2010年1月12日,广东省东莞市,工厂的集体宿舍 / 视觉中国
社会学家潘毅在调查中国南方的工厂时就发现,这些工厂禁止员工在夜间出去闲逛,因为怕男员工惹事,怕女员工不安全。但也不是让他们待在宿舍就可以了,还要求他们按时熄灯睡觉,这样才能提高第二天工作的效率。
由于工人必须居住在工厂, 因此即便是在下班后,工厂也能对工人进行“家长式”的关怀,通过管理他们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上班状况。但如果是在职住分离的单位,就没办法管理员工的夜生活了。
而大学,恰恰是计划经济下的另一种“单位大院”,学生吃住学都在校园里,也都被管控着。在管理者眼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而是第二天的学习效率,于是控制学生晚上的生活和作息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2012年01月06日晚上10点多,浙江省嘉兴市,一名大四学生在熄灯之后看政治,准备研究生考试 / 视觉中国
而且,严格管理夜生活,既是规范集体生活的方式,也是家长制的管理思路下最受信任的提高效率的方式。中国的家长尤其喜欢这样去要求孩子。
对460名中学生研究发现,中国家长对青少年最常见的监管就包括监控成绩,宵禁和课后监督。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他们常常也会严格规定作息时间。
尽管很多大学不愿意承认,但规训与惩罚却是他们在宿舍管理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方式。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监管之下,你完全可以用另外两个字来称呼大学宿舍。
你以为只是没法玩手机了吗
对于痴迷断网断电的大学来说,夜晚玩手机、打游戏是学生们晚睡、不好好学习的主因,只要控制住了这一项,就能改善学生成绩。但实际上,这也只是假想敌。
2012年对840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分析发现,大学生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最主要的原因,是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有27%的晚睡都源于此。之后才是环境因素和睡眠习惯。
2015年03月21日,世界睡眠日,郑州大学学生摆出“SLEEP”造型倡导拒绝熬夜 / 视觉中国
而且,大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跟舍友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发表的文章称,在中国,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最大的是班级群体,而不是舍友,这种影响几乎接近甚至超过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不去关心真正的问题,那“解决”掉的就是本该更多彩的大学生活。不仅仅是无法在宿舍里学习娱乐,与断网断电并行的宵禁制度,让很多大学生连很多在室外开展的业余爱好都没有办法进行。
对大学生业余生活的研究表明,跟随便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相比,当人们经历一项深度、坚定和有建设性的休闲活动时,他们对休闲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更高。
最具有代表性的深度休闲,就是大学的各种兴趣社团,比如艺术社团、体育社团等,但是想要做的更好,就必须得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相关的能力。对华东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平均每个月参加6次深度休闲活动,每次237分钟。
2016年09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临近,选手们常常练习到夜晚 / 视觉中国
如果这些业余爱好都是在周末还好说,但如果是在晚上,超过11点再正常不过了。一般的大学晚上6点左右才放学,7点吃完饭又要上晚课,上完晚课9点,再参加训练,2个小时之后就是11点了。而对于那些要参加比赛、追赶进度的学生来说,往往还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但在断网断电的大学,一到十一点,你再不回去就回不去了,即便你蹑手蹑脚地回去,也得好声好气求宿管开门,再被骂一顿。在这种时间控制下,你的小社团根本无法开展活动,更别说进行深度休闲了。
大学对夜生活的控制,既是在管理上的刻板,也是在规范上的高度追求。你有课外活动可以,有兴趣爱好可以,但你的兴趣爱好都必须可控且符合规范,必须11点前完成,当然也就不可以有跟夜晚有关的兴趣爱好。
2017年5月25日,黑龙江哈尔滨,大学生拍下银河星空 / 视觉中国
不关心天文社的同学要不要看星星,不关心画图到深夜的建筑学生怎么摸黑回宿舍,不关心话剧社排练到深夜的同学怎么进宿舍的大门。当然,那些深夜备考的学渣、12点想准时刷淘宝的人,就更不在关心的范围之内了。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不重要,你的那些不良习惯已经完全被治愈了,你现在是一颗精神饱满的发条橙。
参考文献:
[1]陕西大学生要求宿舍夜间断电断网 以遏制通宵打游戏,人民网 ,2013年04月17日
[2]陈小梅.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宿舍人际关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65-68.
[3]权小娟.大学成绩的同伴影响研究: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5):66-76.
[4]董宏. 高校学生住宿体制的改革探索[D].浙江大学,2003.
[5]张峰. 我国大学生宿舍空间模式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6]Ngai P, Smith C. Putting transnational labour process in its place: the dormitory labour regime in post-socialist China[J].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2007, 21(1): 27-45.
[7]Lin 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onnection, regul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on Chinese adolescent development[J]. 2001.
[8]任焰,潘毅.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J].开放时代,2006(03):124-134.
[9]Munezawa T, Kaneita Y, Osaki Y,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mobile phones after lights out and sleep disturbances among Japanese adolescents: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urvey[J]. Sleep, 2011, 34(8): 1013-1020.
[10]Oshima N, Nishida A, Shimodera S, et al. The suicidal feelings, self-injury, and mobile phone use after lights out in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012, 37(9): 1023-1030.
[11]王甫勤.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01):84-89.
[12]Liu H, Yu B. Serious leisure,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5, 122(1): 159-174.
[13]王靖.大学生睡眠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01):56-58.
领取苏宁30元无门槛红包
直接一分钱买一箱牛奶或纸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