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龙虾大家都爱吃,但是公虾和母虾,有多少人能分清楚?

3D网页游戏哪个好?探寻最佳选择

无论是人生,还是商品,都逃不开时间周期的力量。
2023-2024年处于商品周期的关键阶段,我们研究了当下处于宏观经济周期的数据,以及对于商品价格未来的影响。
最近无论是宏观证券研究员,还是咱们炒期货的,都在关注商品到底处于什么阶段了。
我们把文华指数与库存周期进行了对比,这图还是很重要的,怎么看呢?
图中蓝色的线表示中国经济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红色的表示主动补库存阶段,黑色的线表示被动补库存阶段。
这个被动,主动,两个不同的概念,稍有点难理解。
咱,打个比方:
譬如说,一家企业利润一般,开工率就比较低,这个时候供应假设是50,但是需求突然变成了60,那多余出来的10,就是被动去库存了。
如果企业发现,经济需求真的好起来了,那得多生产,供应从50->上升到70,这就是企业开始主动补库存了。
总结一句:被动去库存是需求大于供应,而主动补库存是供需两旺。
好消息有一个:中国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补库存了,也就是在上图的文华指数要画一条红色的线。
会不会补库存价格就开始上涨呢?
中国从2000年-2023年经历了七次库存周期,2023年底开启是第八次库存周期,其中有六次库存周期的补库阶段,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
不过,还是有例外,譬如2023年主动补库存周期只持续了4个月,并且价格持续下跌。
我们就是想弄明白,接下来的第八轮补库存周期,商品大概率会怎么走。
要解决当下商品库存周期的问题,还是得先看一个宏观大的经济周期才好判断。
譬如,周金涛先生就说过:人生发财靠康波。
他是从康波大周期来研究商品的规律。
1、当下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
经济周期主要有四个级别:最大经济周期为康波周期,其次是房地产周期,然后是朱格拉周期(即设备投资周期),最后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库存周期。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做了下面两个图:
当下呢,咱们处于康波萧条周期的末端。
又是房产地周期的末端,
所以,2023年为什么经济压力这么大,多周期共振向下,那能不有压力吗?
打个比方:月线向下,周线向下,日线向下,现在有个5分钟级别反弹来了。
这怎么操作,老交易员都心里明白的。
实际上,平时我们不太需要研究库存周期,因为周期比较长。
但是在2023-2024年是库存周期与多周期共振阶段,商品变化可能会比较剧烈。
在经济周期的顶部与底部的研究是特别关键。
商品的价格一定是有规律可循,商品的价格波动确实是有周期性规律,譬如库存周期的波动规律最明显。
而且,咱们主要盈利来源,也是从商品涨跌中获利。
大宗商品投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品种,因为其具有周期性和爆发性。
周金涛先生说:康波周期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背后最根本的力量,而商品牛市的起点是从康波进入衰退周期开始!
这一点,有点难理解,怎么萧条期来了,反而是商品的牛市开始?
这一问题先放一下,先看一下这个康波周期是什么情况?
我们制作了上面康波周期的运行图,2023年-2025年全球仍然处于康波的萧条周期。
上一轮萧条期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
通过复盘了上一轮康波周期萧条期经济律,得出一个结论:
萧条期,能够赚钱的年份是很少的,因为之所以经济处于萧条,是因为:投资的收益率不够还不够利息。
譬如,大家发现在康波上升期,卖一吨PP塑料可以赚200元
在康波萧条期,卖一吨PP塑料已经变成10元了。
在康波萧条期,应该是减少投资,干什么都不太赚钱。
当然,也是有好处。
所有的伟大技术创新与人类进步都是在康波的萧条期,人类总是要进化,社会总是要进步,一定会创新。
最近什么元宇宙呀,新能源汽车呀,还有连量子纠缠都在研究了,AI智能科技,ChatGPT等都是这几年才出来的新技术。
一切都是逼出来的。
康波周期的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呢?
咱们把康波周期经济规律三大点,放在下面供大伙参考:
1、在康波的繁荣阶段,高速增长与低通胀伴随,高增长并没有引发资源约束(2000年以后的经济上升阶段)。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做什么生意都赚钱,只要肯吃苦。
2、而当新的技术对生产率的提升边际递减时,资本主义体系仍然期望按照原有的增长速度运行,这就必然增加了资本投资。
资源需求的边际上升,而以前资源价格低位时供给没有充分准备,从而带来供需边际变化之间短期内不平衡,资源约束启动, 价格迅速上升,资本收益率的下降(譬如:2006-2007年商品牛市)。
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康波衰退与萧条期生意难做,有钱也找不到好项目,干啥都亏钱。
3、在每一个康波的衰退阶段,衰退的前半期都是高增长引发高通胀,而后半期都是滞胀,从衰退期到萧条期总是如此反复。
康波从萧条向回升的转换本质上就是从滞胀向通缩的转换,此时经济增速不断下移,商品价格明显回落,通缩成为社会的共识。
譬如:康波的衰退期与萧条期中,是从滞涨走向通缩的过程。
这是周期的力量,无法与之抗衡。
也是运气周期,一切都是命。
2、未来2年处于大萧条期
既然说,当下处于萧条期,那么上一轮康波萧条期经济有什么特征?
这个事,是不是得仔细比较一下。
如果从康波周期的角度来看,2015年-2025(或2030年)是处于康波萧条阶段,上一波康波萧条周期是1973年-1982年。
如果要应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冲击,那么研究上一轮康波萧条期的特征就很重要了。
1973年-1982年都发生了什么事?
主要三个:
1、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干啥都不赚钱,美国与欧洲衰退)
2、经济增速中枢大幅下行(且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3、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地缘冲突(发生两次石油战争)
历史总是会重演,只是以不一样的节奏,譬如:
1、在上一波康波萧条周期发生了两次石油战争,石油价格大幅上行,导致了美国实际《价格法》对石油价格管制。
而在这次康波萧条期:2020-2021年天然气、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我们国内实行价格法对煤炭价格进行管制。
2022年发生俄乌战争,欧洲发生天然气危机,原油价格再度上涨。
2、1978年美国石油大通胀导致了美联储伯南克把利率加到17%,2023年美国利率回升到5%附近。
3、1978年康波大萧条期间美国与欧洲工会兴起,要求加工资对抗通胀,2023年美国三大工会刚刚结束谈判,美国工人工资上调30%。
康波周期是50-60年,50年之前的事情一件件再度发生,这可能用巧和来解释,也可以说其中有共同的规律。
还有一点是真的巧。
上一波萧条期美国总统叫卡特,当下的萧条期美国的总统是拜登。
这哥俩是关系最好的兄弟。
最后都当了美国总统。
都要处理的是康波引发的美国两次历史上大通胀麻烦。
还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上一次康波萧条期1973-1982期间:
1、英国1974年面临20%的通货膨胀率之后,1978年英国爆发“不满之冬”大罢工,汽车工人、护士、甚至掘墓工人都开始走上街头。
最终,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成为新的首相,之后,她大力开始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2、法国同样面临通货膨胀,法郎大幅贬值,法国当时总统密特朗实行的是“私人企业国有化”方案,国家政府开始大量掌握邮电、电力等行业,这与法国政府中20%的共产党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关。
这一点,咱们就不好评论了。
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973年康波萧条期间与2023年的康波萧条期间,美国都是重复同样的剧本: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由于较高的利率,引发全球资本涌入美国,1973年的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货币大幅贬值。
当时,涌入美国的资本投资更加需要美元,美元市场紧张,美国的经济:高通胀+高利润率+经济增长现象发生。
50年之后的今天,2023年美国高通胀+高利率+经济增长的现象是不是再度发生了?
面对这种情况,特朗普会说啥,大家都会懂。
都是通胀会引发经济衰退,这美国怎么就不一样?
2023年,我们看到美国的通胀率与制造业建筑投资再度向上运行,尤其是美国计算机与电子、电气类投资大幅上行。
今年网上有一个段子:
估计,这研究员也开始研究康波周期了。
缠论作者说过:经济繁荣的奥妙是资本的沉淀,只要资本在不停的流入,经济就能繁荣。
这对于50年前的美国高通胀经济和今天的美国经济同样适应。
但是,对于大多数非美元国家来说就不一样了,譬如欧洲的压力比较大一些。
康波萧条期的共同特征是:物价高通胀+经济低增长
当下,商品交易的逻辑是高通胀与美国打压通胀的逻辑,从宏观面来看,确实是这样。
那么,50年前,康波大萧条期,美国是如何把通胀打下去的?
是不是靠加息打下去?
那肯定不是的。
3、美国高通胀是如何化解的?
通胀引发经济衰退,要看这个通胀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那么,美国是如何让通胀最后下行的呢?
当年的美国总统卡特也是不同意大幅加息的,担心选民不支持。
重点:靠大幅加息解决通胀情感上难以实现。
所以,我们看到美联储也是左右为难。
1、大幅加息的方式迅速提高利率,得不到政府与产业界的支持。
2、缓慢的加息方式又于事无补。
上一轮康波萧条期时,同样面临两难的处境。
1978年美联储主席沃尔克要求加息时,受到《华盛顿邮报》的指责:为了保护美元的价值,最终让国民失业,企业破产,这一切是否真有意义?
不加息,通胀下不去,老百姓不答应。
加息,经济衰退,失业率也会很高。
你说,能怎么办?
不过,不得不说,这沃尔克是非常有智慧的。
他左右为难,一方面要尽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不能得罪美国政府和民意,失眠了好几天。
有一天,他渡步到了美国国家图书馆,看到一本书,书名叫《Sun Tzu's Art of War》。
翻译成中文叫:《孙子兵法》
里面有一个计策叫:
第三十六计: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
这英语翻译的相当好,这一定是懂中国文件的翻译的。
此计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接下来,他不再坚持提高利率,这下美国政府与人民都松了口气,美国总统卡特也是很开心。
但是,他Do one thing(提高利率) under cover of another(通过其它的手段)。
美联储让政策焦点不再关注利率,后面也不提加息了。
当大家的注意力不再放到提高加息这一话题时,他悄悄的:
减少银行储备金的增长率。
银行储备金少了,必然要互相拆解资金,银行对资金就需求增加了。
这样会导致一个后果: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上升。
1976年10月6日,银行基利率11.9%
3周后,利率上升至15.6%
一年后,利率上升到17%
最后的出现了一连串后果:
1、美国高利率推高了欧洲等其它国家高利润,德法英衰退很严重,连韩国与巴西在1970年代也经济衰退,德国失业率上升5%。
2、美国也大幅经济衰退:汽车销量从1400万下降到1000万,新房屋建设减少一半。
3、还有,美国总统卡特下台。
所以,认史为鉴,拜登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可能不能让通胀迅速下降,而是采取不会严重冲击失业率的情况下,缓慢下降。
要不然,民主党不会答应的。
“解决通胀,同时不引发经济衰退,是不可能的。”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说。
如果美国加息速度过快,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也是比较危险的事件。
那最有可能的博弈结果就是:长时间的高通胀缓慢下降,与经济长期低迷并行。
从康波周期来看,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或者,美国先开始衰退下去,但是对于全球其它经济体的冲击也是一定很大。
这牌怎么打,都是一定会有衰退到来。
关键是,拿了一手臭牌,如何不输得太惨。
4、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库存周期
从康波周期大格局下,大周期萧条不可避免。
好消息是:前一轮库存周期已经进入尾部,新的库存周期即将开始了。
大宗商品存在了不同级别周期的嵌套,当大小周期共振向上时,商品上涨的幅度和时间会比较大。
中国即将开始第八次补库存周期,补库动作即将在2023年底开始,仍然我们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
1、是不是补库存一定会对应商品价格的上涨?
2、此轮补库存周期是一种什么级别的时间周期?库存周期的上一级别周期是否也是向上的开启?
3、在缺少房地产周期启动的情况下,库存周期向上反弹的高度如何?
这些问题,大部分在上文中已经得到了解决。
归根到底,商品的价格上涨我们需要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去分析。
上图是最新库存周期数据,某券商整理的时间节点,现在已经部分行业开始补库存了。
我们看造纸行业也是同样进入补库存周期,要知道这个行业是十分特别的,能够代表宏观经济周期。
最近,纸浆应该有所表现吧,在今年8月份我们在恒力全球运营中心线下培训中,给参加培训的企业推荐纸浆的囤货机会,主要是基于库存周期启动的逻辑。
实际上,当时的纸浆库存是比较高的,基本面并不好,但是从金融属性与货币属性来看,它是反应人民币贬值的一个好品种。
上图中,化工品也是处于库存周期的底部阶段。
所以,单从库存周期的角度来看,后面如何操作就有自己的思路了。
商品今年有很多不太一样的变化。
还有一个问题,得先讨论一下。
当下的商品还是不是之前那个商品?
5、商品的金融属性与交易节奏
如果商品的属性变了,是不是操作的思路也得跟着变。
今年大家显然都更加聪明了,都在看着宏观操作商品交易。
从2020年之后,商品与期货已经深深绑在一起,”供需矛盾”不再是价格的唯一因素,当商品金融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之后,商品的金融属性一定会变得更强。
商品更加具有货币属性,这是最近宏观界最流行的新理论,货币大神Zoltan提出的,他在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与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过。
这样说的:
2023年大宗商品是新货币秩序的推动者,商品已经不再是商品。如果美元信用逐步衰退,全球货币需要新的背书,商品就是那个新的货币。
(Zoltan提出的是商品与货币体系的新格局猜想,关键是汇率的关系,我们会把汇率的逻辑整理出来分享大家)
1、1970年上一次康波萧条期,第一次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黄金等大宗商品定价体系重新变化。
2、50年后的今天,又是康波萧条期,中美开始脱钩,美元信用下滑,货币战争重新开始,大宗商品的中枢可能会大幅上移,它成为了新的货币。
所以,我们看今年很多商品基本面并不好,但是资金不管你供需矛盾如何,现在把商品作为货币属性配置。
今年杭州资金也说:研究供需矛盾的不赚钱情况越来越多了。
实际上,今年最赚钱的是金融逻辑,也就是交割逻辑。
我们看这是某研究团队整理的外资大摩的持仓,他们的中国期货持仓中:
做空一切股指、同时做多几乎一切商品。
化工、黑色、农产品都是多头配置,所以,外资做空股票十分明显。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的交易节奏越来越快了,以前是交易别人的预期。
现在是要交易别人预期的预期。
既然,行情在变化,就是要迅速变化。
2023年纺间总结了一套三体投资法:传言即真相,发现即猛干,证实即跑路。
也就是,无论是入场,还是出场,一定要比预期提前一步。
这也说明了市场越来越卷,商品价格规律自身的进化速度并不快,但是一旦“商品金融化”之后,就不得不去服从金融的逻辑。
而金融的逻辑很简单:进化速度越级快,市场效率超级高。
如果,按这三体投资法的逻辑:
“在库存周期启动之前,应该大举囤积现货,当库存周期真正要启动的时候,反而要跑路,兑现前期利多才是。”
这是逆人性的操作,但是金融本身就是不断的逆人性。
反向思维才能在金融圈无法长期生存,这是由金融的进化效率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6、库存周期的上一级别周期
库存周期到底部了,补库存存一定会启动,那么价格会不会在补库存周期大幅上涨?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多周期嵌套的问题。
这是某券商整理的一个经济周期重叠图,有时候是大小经济周期同向共振,有时候是反向关系。
大小周期向上,经济好转,商品需求上升。
大小周期向下,就是万劫不复之年。
金融思维需要逆向思维,譬如在朱格周期与房地产周期向上时,那么库存周期向下的阶段,反而就是囤货的好时机。
当然,要选择好的一时间点,囤早了也不行。
大家做商品投资,都是反过来看,淡季买入旺季期货合约,旺季卖出淡季期货合约。
技术派都是看大周期定方向,小周期找节奏的。
我们接下来看看更高级别的周期:即设备投资周期,也即是朱格拉经济周期。
证券行业大部分是研究宏观经济,私下了都有这样一个说法:
“如果有100个人研究库存周期,那么只有10个人研究朱格拉周期,而且只有1个人在研究康波周期。”
相比于40个月的库存周期来说,10年左右的朱格拉经济周期太长了,但是如果说10年需要研究一次,2023年底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时间点。
因为,接下来,库存周期的交易方向是逢低买,还是逢高卖。
还是要看高一级别周期的脸色,即朱格拉经济周期在什么位置?
朱格拉经济周期划分来看,2020年是新一轮设备与投资的起点之年,新一轮周期从时间角度来看,大概要在2030年前后再次触低。
那么,可以总结出来:
1、2023年底的补库存周期与朱格拉经济周期并不同向,所以这一波的向上周期高度与时间是有限的。
2、房地产周期还未有完全复苏,并不能对于大宗商品给出像2020-2021年那样的强有力支持。
3、康波周期处于萧条的后期,这一阶段商品价格受到经济需求的压力,也是向下的动力。
综合判断,这是一轮比较弱的补库存周期,那么入场点一定要寻找安全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交易节奏要踩好。
来源|恒力化工学院 魏一凡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