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跨境电汇被拒绝 跨境汇款被拒后怎么办

怎么在excel表格中输入日期

我想去支教的种子在高中的时候就埋下了。当时正值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许多“大学生村官”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我也想脚踏实地地做一些实事。再加上我很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也擅长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讲给别人听,“支教”便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白月光。
考入北京大学后,我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加入了爱心社,并分别在大一和大三的暑假参加了两次爱心社的短期支教项目“爱心万里行”。第一次担任教务的职位,第二次则是担任领队。作为只有短短几天或是十几天的短期支教,我可以尽可能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我无力真正深入了解每一个鲜活丰满的个体。作为匆匆的“外来者”,我们的力量也无法解决每一个现实的难题。
第二次万里行和美丽中国合作开展了夏令营,作为领队,我代表团队和美丽中国沟通对接,也借此机会认识并了解到了美丽中国这个组织,感受到了这个组织的活力与秩序。我还在当地接触到了几位正在支教的项目老师,长期支教的他们或许能够看到并尝试解决一些潜藏在深处的问题,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聆听每一个真实的心声。
因此,我也希望在本科毕业后完成一次“出走”,为了潜藏在心的梦想,为了远方的故事,也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西南地区乡村求学长大的我深知教育对于乡村孩子的意义,也深知陪伴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美丽中国的愿景打动了我,我很想成为参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份子,尽力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是希望对我的童年少年时期产生回响。
支教是从少年时期便在心底埋下的与梦想有关的种子,那时大概只是懵懂地认为这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断深入对乡村和教育的理解思考后,情怀与热忱仍在,且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支教和乡村的发展。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去”,这句话在我求学时经常浮现于脑海。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我选择将西部计划作为将国家和时代发展与个人前途紧密结合的奋斗坐标,成为千万分之一投身于西部建设。现在,我想继续投身于“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支教和公益事业,与美丽中国一起“育人,遇自己”。
去年我和一位师姐聊天时,她和我讲述了她的支教故事,她在研究生期间曾在四川大凉山一所初中支教,在那里她遇到了重重挑战,但也见证了大山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一个学生后来成功考上了复旦大学。这个学生毕业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毅然选择返回家乡,成为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点亮家乡孩子的未来。
听到这,我眼泪止不住地流。尽管支教过程中师姐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家访时遇到了不理解,但她始终坚信教育的力量,她的付出为那片土地带去了新的希望。
诚然,改变教育资源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件漫长的事业,我想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去作为这一项伟大事业中渺小的一颗沙砾,让我的人生更加完整。
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老师,支教更是以一种被宏大的意义包裹着的先验形态出现在我的价值判断里。因而我在大二暑期参与了支教夏令营。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受到无比朴素真诚的情谊和孩子们对于外界的好奇,也曾遇到过孩子们不配合课程进度的开展、反复强调过的不良习惯得不到改善等状况,陷入过短暂的意义迷失。
当时队长的一句话彻底启发了我,她说做公益就像是往湖中投石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都会“打水漂”;但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颗石子扔下去,就能激起水花;那些水花,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意义。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公益背后的宏大价值并非仅存在于抽象的高歌中,更是鲜活在一点点踏实的积累和俗常里。一个自闭症孩子从刚开始完全不愿意与我们有任何交流和互动,到后来愿意参与课堂的互动环节、最后一天愿意主动和我们合影留念的转变让我相信,虽然我没有超能力,但通过与孩子们的真诚相处,我能够改变一些什么;在此过程中,我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幸福和人格的填充,我想这就是“育人,遇自己”。
这段经历也让我坚定了毕业后从事长期支教的信念,我想趁现在还有期待,去和孩子们在彼此的生命里种星星;“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申请支教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对公益福利机构的关注增加。这同南开大学的办学地点密不可分。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早建立现代化医院与育婴堂(孤儿院)的城市之一,彼时我常去故址探访,并在硕士期间,去到璞玉基金会管理的儿童村参观。驻足于这些历史或现实的公益机构里,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求学的目的与意义。
其二是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长期在城市居住,一方面城市居民享有着丰裕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着信息化时代生活之便利;而另一方面,维持城市生活所消耗的巨大资源,却令人瞠目;个体对“朴素的趣味”也逐渐感到陌生。正如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农村生活也许艰苦,日复一日的劳作甚至显得乏味,但土地提供着生存的食粮,也是想象力的一个丰富泉源。
其三是通过大学期间的锻炼,自己能成熟地应对各样挑战。美术史这一专业不单单是学习所谓的美术知识,同样也是寻找、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脑力训练。得益于专业学习,我在思维、表达与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提升,这是我从事志愿工作的基础,又是在面对孩子、与各位共事时的信心所在。南开心怀公益的“为公”传统,也在持续激励我。
临近毕业,面临或读研或就业的抉择,我反而希望,在人生按部就班地步入下一个阶段之前,不妨让自己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在一位2024级项目老师的介绍下,我有幸遇到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在入党申请书中,我说希望自己可以终身投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去,此情此愿,时至今日,不减反增。因此我愿意投身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播撒爱的种子,看它长成参天大树。
我认为,支教的过程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更是追寻自己人生意义的过程,有人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认为,教育让两朵云汇聚在一起,因而我们可以在广袤的蓝天上彼此拥抱,一起前行,无视风雨或飞鸟。
我愿意将自己个人的力量毫无保留地投入集体之中,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志愿服务事业!
初中的时候我喜欢语文课和写作,所以课下爱看杂志,看到过一篇关于支教的文章。当时很受触动,所以后来老师布置写半命题作文“我的xx梦来自语文”的时候,我写了“我的支教梦来自语文”。也许冥冥之中在那一刻,我就已经把“支教”列进了此生我一定要做的清单中。
在大学以后,我参加过许多美丽中国的项目,我很喜欢美丽中国“育人·遇自己”的理念。对我个人而言,在优绩主义和功利目的导向盛行的当下,我想再去看一看教育纯粹的意义。想怀着最赤诚的心,最不沾染世俗的思想,和最纯粹的孩子们一起接受和发现新知。在与真实的孩子和土地的相处中,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除此之外,在与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接触过程中,我为她/他们温柔而坚定的内心感动,在陪读期间对接我的董洛妍老师,和我说加入美丽中国是一步比一步更加坚定的选择。我想走向教育或者公益事业,想成为像她/他们那样在尝试照亮别人时进一步看到自己的人。我想,我也需要在有认同感的环境中成长,我希望加入美丽中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经历和感受更多体验。我知道,支教的路途并不平坦,将会有许多未知的困难等待我,但我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去克服。
每年,美丽中国都收到大量的申请书,最终加入美丽中国的同学们,不仅是站在乡村学校讲台上的老师,更是给校园生活注入活力的导师,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整合社会的资源、挖掘当地的潜力,用一群人的力量,推动一个小区域内的教育发展,让这里的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如果你也怀揣同样的理想,欢迎你加入美丽中国,成为支教项目老师,陪伴一群乡村孩子们共同成长,用两年的时间,育人,遇自己。
▍ 支教时间与地点
支教时间:2025年8月-2027年7月
支教地点:
甘肃省 | 陇南、平凉、定西、临夏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百色、来宾
云南省 | 大理、临沧、保山、楚雄
广东省 | 潮州、河源、揭阳、梅州、汕头、清远、韶关
撰稿:实习生李明晗、张志伟
编辑: 实习生李明晗、张志伟
审核:刘希玥
申请成为 美丽中国项目老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